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对于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以来4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8例,年龄48~84(70.0±18.5)岁.其心力衰竭的NYHA分级为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QRS间期≥130 m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60 mm.在CRT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9.0±7.5)个月.采用心电图观察QRS时限、超声心动图计算LVEF,组织多普勒了解心室壁同步的情况;6 min步行距离测量心脏的负荷能力的变化.结果 (1)QRS时限:起搏前(188±40) ms、右心室起搏(222±34) ms、左心室起搏(212±42) ms、双心室起搏(169±26) ms,双心室起搏和起搏前、右心室起搏、左心室起搏比较QRS时限明显缩短(P<0.05).(2)心功能分级(NYHA):术前Ⅲ~Ⅳ级,术后1周Ⅰ~Ⅱ级,术后1个月直至随访时仍旧Ⅰ~Ⅱ级.(3)LVEF:术前(28.30±3.94)%,术后1周(37.80±3.98)%,随访结束时(41.67±6.77)%,术后1周和术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和术前比较亦明显提高(P<0.05),但是随访时和手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 min步行距离:术前(398±168) m,术后1周(478±126) m,随访时增加至(506±134) m,术后1周和术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和术前比较亦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和手术后1周比较也明显提高(P<0.05).1例患者在CRT治疗后1年行心脏移植.共计6例患者死亡.结论 CRT短期就可以减轻药物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增加其运动能力,改善心脏功能,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推荐文章
双心室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起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病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充血性
起搏器
人工
双心室同步起搏
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难治性心力衰竭
新活素
心功能
临床症状
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心室再同步治疗的临床观察
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室再同步
三腔起搏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长期临床疗效
来源期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脏起搏,人工 心力衰竭,充血性 治疗结果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27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812.2006.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宝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111 593 13.0 19.0
2 金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38 178 7.0 12.0
3 张建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75 353 10.0 15.0
4 汪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44 192 7.0 12.0
5 孟伟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22 92 4.0 9.0
6 庄文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13 40 4.0 6.0
7 薛吉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11 3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脏起搏,人工
心力衰竭,充血性
治疗结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月刊
1004-8812
11-3155/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1号
82-66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0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7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