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2 h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再灌注1,4,8 h及假手术组血清谷丙转氨酶(sALT)、谷草转氨酶(sAST)活性,肝匀浆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细胞胞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sham)组比较,大鼠肾缺血2 h再灌注1,4,8 h组sALT、sAST活性分别升高36%、37%,195%、104%,64%、86%(P<0.05,P<0.01);肝匀浆GSH含量、肝胞浆GST活性分别降低32%、17%,33%、36%,25%、16%(P<0.05,P<0.01);光镜:肝脏淤血,细胞脂肪变性及灶性坏死;电镜:细胞间连接消失,细胞融合,未见细胞膜结构.结论: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的功能和形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推荐文章
雷帕霉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雷帕霉素
大鼠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功能
病理
四氢生物蝶呤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四氢生物蝶呤
一氧化氮
肾脏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再灌注损伤
肝脏
细胞凋亡
雌激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叶间动脉舒缩功能及Cx43表达的影响
雌激素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叶间动脉
缝隙连接
Cx43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来源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功能 肝形态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8-191,插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63.2+1
字数 27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852.2006.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黎七雄 武汉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 23 189 8.0 13.0
2 汪保英 武汉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功能
肝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852
42-1677/R
大16开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38-403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4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