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斯托克斯(Stokes)矢量形式,推导出当无限窄的连续光束垂直入射到混浊介质表面时,后向单次漫散射米勒(Mueller)矩阵的解析表达式.基于米氏(Mie)散射模式,详细分析了单次散射米勒矩阵元素的分布模式,以及与介质粒子数密度,粒子尺寸参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单次散射米勒矩阵的方位变化随粒子数密度的增加,逐渐消失,而矩阵元素m22,m33,m23,m32随粒子数密度的变化,具有更显著的方位变化特征.矩阵元素m22,m33在方位角φ=45°时的值随尺寸参量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当尺寸参量小于某一特征参量时,其值呈下降趋势,反之则呈波动上升趋势.当介质粒子数密度以及粒子尺寸参量改变时,米勒矩阵元素强度的径向分布模式不变,即在任何方位,强度随径向距离都近似成指数规律衰减,方位变化呈周期性.
推荐文章
手性介质中后向散射米勒矩阵特性及其在血糖无创检测中的应用初探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偏振光
斯托克斯-米勒表述
蒙特卡罗模拟
混浊介质后向散射的Mueller矩阵的偏振特性分析
后向散射
偏振特性
Mueller矩阵
保偏
激光引信云雾后向散射的特征与识别
激光引信
云雾
后向散射
特征识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混浊介质中后向单次漫散射米勒矩阵特征
来源期刊 光学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漫散射米勒矩阵 偏振 混浊介质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9-424
页数 6页 分类号 Q631|O436.2
字数 23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239.2006.03.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勇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部 12 84 6.0 8.0
2 骆清铭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部 125 1061 18.0 22.0
3 鲁强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部 29 174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漫散射米勒矩阵
偏振
混浊介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学报
半月刊
0253-2239
31-1252/O4
大16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上海800-211信箱)
4-29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61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30170
相关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英文译名:Key Project of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官方网址:http://www.dost.moe.edu.cn
项目类型: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