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增产的机制.[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对直播稻和移栽稻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论直播或移栽,免耕稻最高分蘖期的根冠比、单蔸根干重、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高于翻耕稻,其成熟期0~5 cm土层的根重、根重密度和5~10 cm、10~20 cm土层的比根长也比翻耕稻高.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成熟期0~5 cm土层的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高于翻耕稻,其最高分蘖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40.72%、13.81%;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最高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54.56%、19.53%、2.80%和12.59%、24.06%、74.19%,其孕穗期的地上部32P的转运率比翻耕稻平均增加13.68%,而其根系残留率比翻耕稻平均降低10.22%.无论移栽或直播,免耕稻的有效穗数比翻耕稻低,但其每穗粒数高于翻耕稻.在直播和移栽条件下,免耕稻的产量平均分别为8979.0 kg·ha-1和8588.0 kg·ha-1,比翻耕稻分别增产2.30%和1.19%,但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结论]免耕稻相对于翻耕稻有明显的增产优势,是其根系特性的一种响应.
推荐文章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耕作方式
杂交籼稻
翻耕
旋耕
生长特性
产量
水稻不同耕作方式对产量效益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水稻
机械插秧
人工插秧
抛秧
生产
对比
不同耕作方式对机插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
旋耕
翻耕
机插秧
双季稻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杂交水稻 根系特性 产量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3-701
页数 9页 分类号 S5
字数 74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8-1752.2006.04.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46)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耕作方式
杂交水稻
根系特性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