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岩石学、矿物成分和峰期变质温压条件的研究表明,南大别变质块体由超高压带、高压/超高压"混合"带和高压带3个变质单元组成,具有区域上的温压渐变趋势.应用5个Grt-Cpx温度计和Grt-Cpx-Phe压力计,对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计算显示,自北向南,可分为4个温压域,温度压力逐渐降低:760~950℃,3.5~4.1 GPa→660750℃,2.7~3.1 GPa→640~780℃,2.0~2.7 GPa→550~680℃,1.5~2.3 GPa,这表明南大别变质块体在俯冲过程中是一个连续的块体.然而,超高压带和高压带之间的压力差异以及不同变质带内相邻榴辉岩之间的压力差、无序分布特征及其与围岩的构造接触关系显示,南大别变质块体经历了强烈的缩短过程,现今榴辉岩的分布特征反映的是折返至地表的状态.
推荐文章
大别山榴辉岩退变质多硅白云母及地
多硅白云母
榴辉岩
地质压力计
大别山
绿辉石Fe2+的调整及对榴辉岩温压计算和分类的影响
绿辉石
Fe2+的调整
峰期变质p-t条件
榴辉岩
大别山南部黄镇-凉亭河一线宿松变质杂岩岩石学和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及与高压榴辉岩对比研究
大别山南部
榴辉岩
石榴云母片岩
宿松变质杂岩
峰期变质温压条件
大别山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峰期变质条件
蜂期变质P-T条件
榴辉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
南大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大别太湖地区榴辉岩峰期变质温压条件及所揭示的构造含义
来源期刊 岩石矿物学杂志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南大别 太湖地区 榴辉岩 峰期变质温压条件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13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588.3|P541
字数 60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6524.2006.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清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8 2860 32.0 50.0
2 林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66 1267 20.0 32.0
3 石永红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52 410 12.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大别
太湖地区
榴辉岩
峰期变质温压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矿物学杂志
双月刊
1000-6524
11-1966/P
大16开
北京阜外百万庄路26号地质所
82-5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61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