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差异波形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与砂泥岩互层油藏中油层速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建立由5层地层组成的楔形地质模型,运用褶积公式及时移地震求差公式,得到泥岩速度为2 400 m/s和砂岩速度为2 700 m/s条件下,互层中砂岩速度变化±150 m/s的时移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的差异波形是一个多峰复合波,泥岩夹层的厚度是决定差异波形特征的一个主要因素,并且存在一个临界值,即四分之一主波长;如果泥岩夹层的厚度小于这一临界值,就会发生遮掩效应,即顶部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可以掩盖中、下部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
推荐文章
砂泥岩互层油藏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
时移地震
砂泥岩互层
差异波形
相关参数时移地震互均衡质量监控方法
地震数据
参数
分析
分离
质量控制
方法
时移地震技术研究
时移地震技术
储层条件
开采条件
归一化处理
陆相薄互层稠油油藏热采时移地震监测互均衡处理效果分析
时移地震
互均衡处理
陆相薄互层
稠油热采
一致性
振幅属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陆相汕藏中砂泥岩互层时移地震遮掩效应及其对时移地震资料解释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现代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时移地震波形 砂泥岩互层 遮掩效应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5-6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319|P631.4
字数 47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27.2006.04.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震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6 1730 23.0 36.0
2 王大伟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 157 5.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时移地震波形
砂泥岩互层
遮掩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地质
双月刊
1000-8527
11-2035/P
大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18-11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69
总下载数(次)
1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