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寰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实验模型的4种后路内固定方式下的三维运动范围进行实验研究,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法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实验采用10具新鲜人体寰枢椎标本(C0-C3),制成寰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实验模型,使实验模型在不同固定方式下模拟人体寰枢椎的三维运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并选用应变式传感器对运动范围的角度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在1.53 Nm作用下4点固定的寰枢椎三维运动范围最小,其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角度分别为1.8°、2.0°、1.2°、1.1°、3.2°、3.0°.结论:实验研究表明4点固定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采用应变式传感器能够对寰枢椎的三维运动进行测量,具有直观、实时、方法简单、结果可靠等优点.
推荐文章
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的枢椎解剖学测量
枢椎
经关节螺钉固定术
解剖学
几种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比较
寰椎损伤
寰枢椎不稳
寰枢椎后路融合
内固定器械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
手术
护理配合
寰枢椎后路二种内固定技术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寰椎
枢椎
寰枢椎不稳
寰枢椎固定术
生物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几种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方式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寰枢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4-28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32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0034.2006.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斌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力学系 23 129 6.0 11.0
2 吕荣坤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力学系 24 223 9.0 14.0
3 何姗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力学系 12 58 4.0 7.0
4 林仲可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寰枢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伤
月刊
1003-0034
11-24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
82-39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