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L-精氨酸诱导大鼠暴发性胰腺炎(FAP)肝损伤模型,并探讨FAP肝损伤机制.方法:L-精氨酸分次间隔2 h分别于腹腔和皮下注射.末次注射后观察120 h内大鼠死亡率以及6、12、24、48、72和120 h血清淀粉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门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各时点胰腺、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细胞凋亡变化.结果:注射后大鼠120 h内死亡率为53.33%;AST、ALT、TBIL、IL-6、TNF-α于6 h升高,其中AST、TBIL、IL-6于24 h达高峰,ALT、TNF-α于48 h达高峰;胰腺、肝脏病理改变以及肝细胞凋亡均于6 h开始变化,48 h达高峰.结论:大剂量L-精氨酸可诱导大鼠FAP肝损伤模型,TNF-α、IL-6、细胞凋亡可能参与其损伤机制.
推荐文章
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小鼠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L-精氨酸
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细胞因子
动物模型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间粘附分子1
L-精氨酸制备大鼠急性轻症胰腺炎模型的研究
大鼠
L-精氨酸
急性胰腺炎
动物模型
L-精氨酸诱导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的建立
急性胰腺炎
L-精氨酸
动物模型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L-精氨酸诱导大鼠暴发性胰腺炎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暴发性胰腺炎 肝损伤 肝功能 损伤机制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57.51|R575.3
字数 34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716.2006.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文军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50 281 9.0 15.0
2 崔海燕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4 33 3.0 4.0
3 魏健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5 35 3.0 5.0
4 肖春琪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暴发性胰腺炎
肝损伤
肝功能
损伤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季刊
1007-4716
44-1060/R
大16开
广东省汕头市新陵路22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5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66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