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胜利油田油藏温度偏高,多数在60~80 ℃之间,一般驱油用好氧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为30~60 ℃,温度成为利用微生物驱油的主要限制条件,针对这一特点,对高温油井产出液中的菌种在培养基中经反复分离纯化,筛选到一株性能较好的高温好氧菌种ZJ-3,该菌生长温度、耐矿化度能力、耐酸碱性等理化性能分析及通氧量对菌种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ZJ-3最适宜生长温度为70 ℃,最高生长温度达80 ℃,经121 ℃高压灭菌30 min仍能存活,其生长代谢可产生表面活性剂,可耐受溶质质量分数最高5%的矿化度,能利用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适合一般高温油藏,通氧量对细菌的代谢产物影响较大.物理模拟试验表明,该菌可在一次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达12%.该高温好氧菌种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中有良好应用潜力.
推荐文章
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驱适应性分析及油藏筛选
聚合物微球
低渗透
适应性
筛选标准
一株高温解烃菌的筛选及性能评价
高温解烃菌
降解性能
降解条件
物模驱油
一株高温产表面活性剂菌的筛选及性能评价
枯草牙孢杆菌
生物表面活性剂
油田产出水
微生物采油
提高采收率
冀东油田深层中低渗透油藏气驱适应性
气驱
冀东油田
适应性
低渗透油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株高温好氧驱油菌的筛选及油藏适应性分析
来源期刊 石油钻采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驱油菌种 油藏适应性 好氧微生物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提高采收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3,4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9
字数 26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6.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卫东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27 475 13.0 21.0
2 宋永亭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7 96 5.0 7.0
3 王静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19 68 5.0 7.0
4 张君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8 55 5.0 7.0
5 高光军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8 82 5.0 8.0
6 苏俊杰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5 7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生物采油
驱油菌种
油藏适应性
好氧微生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0-7393
13-1072/TE
大16开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0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