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合成了7种同一系列新型酰亚胺类萃取剂,并运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物化指标进行了表征.萃取性能表明,烷基酰亚胺萃取稀土镥的能力与骨架空间结构有关.直链烷基酰亚胺萃取镥的能力大于相应的支链烷基酰亚胺,而且随链长的增长萃取能力不断增强.利用斜率法,采取直线线性回归求得镥(Ⅲ)与萃取剂基本上以1:2交换.相同条件下,7种酰亚胺类萃取剂分配比的大小顺序为DOI>DDI>DHI>HAI>HIBI>DBI>BIBI.
推荐文章
马来酰亚胺封端的聚醚酰亚胺合成与表征
聚醚酰亚胺
马来酰亚胺封端
热固性聚酰亚胺
合成
表征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
马来酸酐
环己胺
合成
三乙胺
N-[ω-(三丁基锡甲氧基)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及其光环化反应
单电子转移
光环化
三丁基锡
邻苯二甲酰亚胺
合成
正十六烷基磺酰氯的合成
基团转换法
正十六烷醇
亚磺酰氯
硫脲
正十六烷基磺酰氯
相转移催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烷基酰亚胺的合成及对镥的萃取
来源期刊 稀有金属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烷基酰亚胺 合成 萃取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357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
字数 35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7076.2006.03.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利民 东华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84 833 15.0 24.0
2 刘峙嵘 东华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130 1088 15.0 25.0
3 李传茂 东华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13 152 4.0 12.0
4 江小昌 东华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3 27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烷基酰亚胺
合成
萃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稀有金属
月刊
0258-7076
11-2111/TF
大16开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82-167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72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1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