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11例川崎病(KD)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征.方法:参照第三届国际KD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分析11例KD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指(趾)末端脱皮、双球结膜充血、唇红皲裂的发生率分别为100%、64%、91%、91%、55%、91%.指(趾)末端脱皮出现在病程第10~15 d,肛周皮肤潮红在病程第13d出现,阴囊皮肤潮红在起病第7 d出现,病程4~9 d内发生心脏冠状动脉病变达45%.本病主要用阿司匹林和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结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包括出现卡癜红)、唇和口腔粘膜改变是川崎病的早期主要临床表现.肛周潮红及其脱皮、阴囊脱皮、血小板(PLT)增高、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升高有早期诊断的价值.疑似病例应尽早行二维超声(2DE)检查,心脏冠状动脉的病变可为该病确诊提供有力的佐证.
推荐文章
川崎病32例临床分析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
诊断
治疗
82例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小儿
川崎病
诊断
治疗
川崎病67例临床分析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免疫球蛋白
阿司匹林
冠状动脉瘤
川崎病60例分析
川崎病
流行病学
临床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1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川崎病 诊断 临床特征 治疗
年,卷(期) 2006,(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3-87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25.5
字数 45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9965.2006.06.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柳国胜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116 770 15.0 23.0
2 韩庆华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3 4 1.0 1.0
3 邵红梅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7 102 2.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1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崎病
诊断
临床特征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双月刊
1000-9965
44-1282/N
16开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80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