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利用对生基因转育获得的对生与互生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研究了对生性状对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遗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自交系籽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一般高于互生玉米,在蛋白质含量上,对生F1杂种优势与普通互生F1无明显差异,而在油份和淀粉含量上对生F1较互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同组配方式对F1对生群体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在对生组合利用中通过互×互组配较对×对组配能使F1获得更高的蛋白质含量;选育含油量较高的对生系,利用对×对组合有助于选育高油杂交种;选育淀粉含量较高的含有不同对生基因的互生自交系作亲本,利用互×互组配有助于选育高淀粉对生杂交组合.
推荐文章
玉米秸秆热值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玉米秸秆
热值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冬小麦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评估
玉米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基于通路分析剖析水稻农艺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
杂交水稻
GWAS
通路分析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生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来源期刊 激光生物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对生玉米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4-160
页数 7页 分类号 S334|S513
字数 42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146.2006.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苏文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89 736 15.0 22.0
2 程备久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111 852 16.0 23.0
3 李展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4 26 2.0 4.0
4 蔡丽琼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4 4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对生玉米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激光生物学报
双月刊
1007-7146
43-1264/Q
16开
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42-19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5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6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