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改变前房压力、形成不同深度的前房,对术后角膜曲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36例(40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3mm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术,扩大至5.5mm后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然后根据后继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9例(20只眼),用虹膜恢复器轻压切口下唇,待房水放出、前房变浅后,再将切口上唇由角膜向巩膜方向按摩,其余处理为:将结膜瓣复位,球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术毕;B组17例(20只眼),使前房维持在正常或略深的状态下,一边注水的同时一边抽出注吸头,其余处理同A组.结果 术后1周A组有13只眼(65%)视力≥0.5,而B组仅有6只眼(30%)视力≥0.5,提示A组患者视力恢复好于B组(P<0.05,χ2检验).同时,90°轴向角膜曲率改变程度,两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配对t检验),其中A组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显示角膜曲率半径明显增加(P<0.05).180°轴向角膜曲率两组间比较、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月,90°、180°轴向角膜曲率组间比较、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此时,A组有14只眼 (70%)视力好于0.5,高于B组的11只眼(55%).结论 手术结束前减少灌注使前房变浅、降低眼压并整复切口,有助于使切口两唇恢复到原始位置,由自然生成的房水将前房恢复,从而减少手术引起角膜曲率改变,减少手术后散光,可使手术眼视力获得较快恢复.
推荐文章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深度及眼压的变化研究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高危因素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前房深度
前房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深浅对角膜曲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临床眼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角膜曲率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8-42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
字数 15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422.2006.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鹂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26 116 7.0 9.0
2 张舒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16 55 5.0 7.0
3 李苏梅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10 43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角膜曲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眼科杂志
双月刊
1006-8422
34-1149/R
16开
安徽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内
26-11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75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