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20年代后期(尤其是1928-1930年间)普罗小说的一种主要形态被概括为"革命+恋爱".这种指称包含着明确的贬义,一方面是指它作为一种文学叙事缺乏独创性,不断地复制公式化的情节模式,因此也被称为"革命+恋爱"的"公式"(1).另一方面,这种小说被作为30年代初期遭到清算的"革命的浪漫蒂克"的典型,人物的"脸谱化"、情节的"程式化"、思想描写的"标语口号化",使得这些小说被认为"连庸俗的现实主义都没有做到",只提供了"最肤浅、最浮面"的描写(2).因此,在1930年代以来的很长时间中,无论从"文学"标准,还是"政治"标准,"革命+恋爱"的普罗小说常常被看作一种幼稚且失败的文学形态而遭到漠视.
推荐文章
幻灭的乌托邦--"革命+恋爱"小说之革命论
革命
恋爱
对立冲突
人性
海岩小说的几种叙述模式及弊端
海岩小说
<河流如血>
叙述模式
弊端
当代语境下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
当代语境
革命英雄传奇
中国当代文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革命+恋爱"模式解析——早期普罗小说释读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史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9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贺桂梅 北京大学中文系 67 434 10.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