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三门峡-宝丰控煤逆冲断裂构造带是华北板块南部NW向延展的巨型逆冲断裂构造带的一部分.构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从外围原岩到断裂带中心,w(Fe2O3)逐渐增大,w(FeO)逐渐减小,说明逆冲断裂构造带经历了封闭性还原环境系统到相对开放性氧化环境系统的变化过程;各种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SiO2、Al2O3、Fe2O3、MgO、CaO、FeO、灼失量以及TiO2、K2O、Na2O等)呈现有规律的递增、递减或峰值变化,说明逆冲断裂构造带是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压性断裂,而且处于演化阶段的晚期;动热变质强度在南、北两支逆冲断裂带存在差异:南支强烈,导致新生应力矿物的形成,为断裂的远距离相对逆冲运动增添了塑性润滑层;北支相对较弱,新生应力矿物少.
推荐文章
三门峡城市旅游发展研究
城市旅游
三门峡
城市旅游形象
特色旅游
游憩商业区
环城游憩带
产业集群
三门峡果品推介会在沪成功举办
三门峡市
果品
专业合作社
龙头企业
市政府
河南省
县政府
负责人
三门峡库区洪水预报系统设计
预警预报
站网布设
工作体制
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现实风险规避刍议
黄河水患
大坝工程
风险规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门峡-宝丰控煤逆冲断裂构造带地球化学分析
来源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三门峡-宝丰 控煤逆冲断裂带 地球化学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42.3|P618.11
字数 53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849.2006.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文勇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57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门峡-宝丰
控煤逆冲断裂带
地球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技通报
双月刊
1000-7849
42-1904/P
大16开
湖北省武昌鲁磨路388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0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5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