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笔者等在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东南约25 km处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黑脑包腮林忽洞群下部发现一个厚30余米、呈北西向延伸的滑塌岩块.滑塌岩块的岩性主要为薄层黄灰色微晶灰岩与青灰色泥质微晶灰岩互层,单层厚多为1~2cm.风化面上可见青灰色泥质灰岩层抗风化能力较强,呈突出状.青灰色薄层泥灰岩在宏观上即见大量层间破碎,几乎层层都被小的同生断裂错开,有的薄层被分割成叠瓦状的碎块,有的被邻层的泥质贯入而分割成一个个竹节状块体(即布丁构造).同生小断裂和布丁构造为同沉积期的地震造成,因此,发育同沉积布丁构造的薄层微晶灰岩可以看作是典型的震积岩.整个岩块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变形,且变形强度自下而上逐渐变弱.岩层在下部强烈褶皱,向上规模和强度都逐渐变小,直到变为未变形的平直岩层,具有明显的不协调性.这种褶皱是岩块受地震影响而整体滑塌过程中的变形记录.震积岩和滑塌褶皱都揭示了盆地边界的拉张背景,同时指示盆地自南东向北西水体变深的地貌格局.这一发现表明,腮林忽洞群沉积的早期就已有地震事件发生,与已知的腮四组震积岩和腮五组微晶丘一起,表明腮林忽洞群沉积时期,本地先后至少有两个阶段处于不稳定的地震活跃阶段.腮林忽洞群可能相当于白云鄂博群的下部,后者中产著名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成矿的同位素年龄值有2.1~0.4 Ga多种不同的结果,但多位微体古生物学者均认为是震旦纪至奥陶纪,且在腮林忽洞群中还发现了三叶虫碎片,故作者等在本文取信腮林忽洞群为寒武纪-奥陶纪.在腮林忽洞群顶部产有厚近百米的微晶丘,与白云鄂博矿区的赋矿白云岩相当,可能均是热水沉积形成.所以,本文对于认识白云鄂博地区腮林忽洞群沉积时(寒武纪奥陶纪?)的大地构造性质及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云鄂博群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白云鄂博群
软沉积变形
震积岩
内蒙古
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滑塌堆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滑塌堆积
白云鄂博
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
软沉积物变形
震积液化脉
多门类化石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群中的发现与宽沟群的建立
白云鄂博群
宽沟群
早寒武世
早-中奥陶世
化石
内蒙古商都白云鄂博群小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五道湾小壳化石
清河镇化石群
白云鄂博群
加里东褶皱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蒙古白云鄂博南东黑脑包腮林忽洞群下部发现地震滑塌岩块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震积岩 滑塌构造 布丁构造 腮林忽洞群 白云鄂博 内蒙古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问题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169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
字数 83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1-5736.2006.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洪波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7 438 13.0 20.0
2 章雨旭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9 578 15.0 23.0
3 张绮玲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9 287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3)
共引文献  (153)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273)
二级引证文献  (798)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09(4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0(3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1(4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2(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13(5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4(7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70)
2015(7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3)
2016(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4)
2017(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1)
2018(1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7)
2019(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8)
202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震积岩
滑塌构造
布丁构造
腮林忽洞群
白云鄂博
内蒙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