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北斗号"生物资源调查船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采用表层水平拖网的调查方式对黄、东海鱼卵、仔稚幼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秋季和春季分别设置66个(黄海26个,东海40个)和98个(黄海46个,东海52个)调查站.每站拖网10 min,拖网速度为3.0 n mile/h.调查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季所采集到的鱼卵和仔稚幼鱼样品共62种以及鳗鲡目和飞鱼类两大类,鉴定到种的44种,隶属于9目33科40属;还有10种仅能鉴定到属,6种和飞鱼类仅能鉴定到科,1种和鳗鲡目一大类仅能鉴定到目以及1种不能识别.优势种为鳀、鲐、带鱼、棱鮻、黑鳃梅童鱼、绿鳍鱼以及多鳞鱚、鼠鱚、大泷六线鱼、细纹狮子鱼等.2000年秋季,从黄海和东海分别采集到16粒鱼卵、107尾仔稚幼鱼和495粒鱼卵、116尾仔稚幼鱼.鱼卵、仔稚幼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6.92%、38.46%和65.00%、40.46%,平均密度分别为0.6粒/站、3.6尾/站和12.4粒/站、2.8尾/站.2001年春季,从黄海和东海分别采集到3粒鱼卵、61尾稚幼鱼和17587粒鱼卵和1560尾仔稚幼鱼,鱼卵、仔稚幼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17%、39.13%和57.69%、48.08%,平均密度仅分别为0.07粒/站、1.3尾/站和338.2粒/站、30.0尾/站.秋季,黄海区的硬骨鱼类进入产卵末期,而东海区才刚刚进入产卵末期.春季,黄海区的硬骨鱼类刚刚进入产卵初期,而东海区已进入产卵盛期.此外,对秋季和春季鱼卵和仔稚幼鱼的数量分布以及鼠鱚、鳀、棱鮻、多鳞鱚、少鳞鱚、黑鳃梅童鱼、小黄鱼、鲐、带鱼、绿鳍鱼、大泷六线鱼和细纹狮子鱼等优势种类的鱼卵和仔稚幼鱼数量分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2000年和2001年黄海区鱼卵、仔稚幼鱼的种类组成与1985年和1986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与黄海区渔业资源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是相符合的.从而说明人类的长期捕捞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的种群交替和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动物学报52(1):28-44,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