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维持河流水体生存的临界条件和河道断面形态特性的基础上,对最小生态流量的内涵和意义、计算方法以及临界点的成因进行分析.选取辽河不同河道的控制断面,从生态需水最基本的层次即水量的角度出发,计算河道的最小生态流量百分率,并分析其特点,初步建立了辽河河道最小生态流量控制标准.
推荐文章
黄河下游河道最小生态流量研究
黄河下游
河道
最小生态流量
河槽形态
水力参数
海河流域河道最小生态流量研究
海河流域
河道最小生态流量
河床形态
水力参数
蒲河中上游河道最小生态流量研究
曲率湿周法
Tennant
最小生态流量
生态需水量
蒲河
河道水力学模型及最小生态需水量的估算
圣维南方程
数值计算
生态流速-水深法
生态需水量
玉符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河河道最小生态流量研究
来源期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辽河 最小生态流量 河道形态 临界点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水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139
页数 4页 分类号 P333
字数 43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1980.2006.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增川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27 4778 36.0 58.0
2 苏飞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 160 3.0 7.0
3 陈敏建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18 607 12.0 18.0
4 徐志侠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 562 8.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07)
二级引证文献  (168)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3(2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4(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5(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辽河
最小生态流量
河道形态
临界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1980
32-1117/TV
大16开
南京市西康路一号
28-63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7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06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