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肿瘤血管生成和GST-π、nm23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3例膀胱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移抑制基因H1(nm23H1)、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检测和FⅧ-Rag作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VEGF、nm23H1、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4%(55/103)、71.8%(74/103)、67.0%(69/103).VEGF、GST-π表达与MVD值和膀胱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生长方式、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复发呈正相关(P值<0.01或<0.05);GST-π表达与VEGF表达、MVD值呈正相关;MVD值与膀胱癌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 nm23H1表达与膀胱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脉管侵犯、有无复发呈负相关(P值<0.01或<0.05),与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差异无显著性(P>0.05);nm23H1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值呈负相关.结论 VEGF和MVD与GST-π在诱导膀胱癌耐药方面可能存在着协同机制;MVD值可作为预测膀胱癌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VEGF、MVD与nm23H1、GST-π在膀胱癌中的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及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预测有重要价值.
推荐文章
膀胱癌组织中nm23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膀胱癌
基因表达
nm23蛋白
p53蛋白
mfn2和nm23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
膀胱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mfn2
nm23
PCNA、nm23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预后的关系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鼻腔
鼻窦
预后
基因
肺瘤抑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膀胱癌肿瘤血管生成与GST-π、nm23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
来源期刊 实用肿瘤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 血管 谷胱甘肽转移酶类 基因 预后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与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8-43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7.14
字数 31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92.2006.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桂宝 26 159 8.0 11.0
2 方蓉 10 26 3.0 5.0
3 刘树硕 18 45 4.0 5.0
4 陈明涛 11 59 6.0 7.0
5 谢帼英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膀胱肿瘤
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
血管
谷胱甘肽转移酶类
基因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肿瘤杂志
双月刊
1001-1692
33-1074/R
大16开
杭州市解放路88号
32-87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7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12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