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A组:IL-1α组,B组:血管抑素组,C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7只大鼠.A、B两组通过玻璃体腔注入重组鼠IL-1α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通过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管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初步探讨血管抑素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结果 玻璃体腔注入重组鼠IL-1α可以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B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较A组少,分别为7.85±0.58及24.49±2.7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组织切片经用CD34抗体检测,证明这些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A、B两组血清N0含量分别为30.69±3.62及21.47±3.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18.44±2.41及14.37±1.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管抑素具有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降低一氧化氮的浓度有关.
推荐文章
血管抑素对胰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血管抑素
胰腺癌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转染
微血管密度
血管抑素抑制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血管抑素
新生血管形成
高氧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症——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Bevacizumab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血管抑素 视网膜新生血管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17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4379.2006.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毕宏生 55 411 11.0 18.0
2 崔彦 12 51 4.0 6.0
3 王兴荣 32 183 7.0 12.0
4 解孝锋 8 49 4.0 7.0
5 袁明俊 7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抑素
视网膜新生血管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月刊
1002-4379
11-2849/R
大16开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3号
1991-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339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68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