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挤压地区的构造变换可定义为挤压构造变形中区域上保持缩短量守恒或者有规律的变化而产生的调节构造,应该对褶皱-逆冲断层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构造活动的变化.它又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褶皱冲断带中分段构造的产生是通过走滑断层形式的横向传递带来完成的.独山子-安集海地区主要是通过铲状等逆冲断层主控的断展褶皱、冲起构造、构造楔入体形成南翼缓北翼陡的背斜.造成该区变形分区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沉积层厚度的变化、造山带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式、滑脱层的展布层位.
推荐文章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梭梭种子雨特征
梭梭种群
种子雨密度
时间动态
空间格局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构造建模与玛河气田的发现
准噶尔盆地南缘
霍—玛—吐构造带
构造建模
玛河气田发现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构造高难度深井钻井工艺技术
准噶尔盆地
山前坳陷
深井
井身结构
井眼轨迹
井眼稳定
钻井液
固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准噶尔盆地南缘独山子—安集海地区构造变换特征
来源期刊 地质找矿论丛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构造变换 传递带 褶皱-逆冲断层带 滑脱层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7-281
页数 5页 分类号 P542|P618.130.2
字数 48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412.2006.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新文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5 588 15.0 24.0
2 程光锁 5 31 3.0 5.0
6 贺金胜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1 2 1.0 1.0
7 朱世娇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1 2 1.0 1.0
8 吕嵘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变换
传递带
褶皱-逆冲断层带
滑脱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找矿论丛
季刊
1001-1412
12-1131/P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友爱东道平房4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0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