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了球坐标系下传热、传质、化学反应全耦合的煤粉燃烧数值模拟程序.通过煤粉与事先脱除挥发分的焦炭的对比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挥发分火焰对碳粒表面一次产物CO火焰的点燃及碳粒燃烧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温实验及煤粉燃烧动态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碳粒着火初期CO火焰所引起的颗粒高温现象,而且给出了挥发分引燃表面反应一次产物CO的直接证据.由于挥发分火焰的引燃作用,碳粒可以在较其非均相着火温度为低的温度下被点燃,阐明了Jüntgen提出的联合着火方式的物理本质.
推荐文章
掺烧氨燃料对煤挥发分火焰特性及颗粒物生成的影响
燃煤电厂
碳排放
氨燃料
挥发分火焰
颗粒物
碳烟
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内颗粒挥发分火焰可视化研究
水煤浆
挥发分火焰
撞击气流床气化炉
可视化技术
模拟地表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的影响
模拟燃烧实验
火行为
燃烧剩余物
水溶性碳氮
化学计量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挥发分火焰对碳粒燃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燃烧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挥发分火焰 CO空间反应 碳粒 燃烧 联合着火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12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221
字数 29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8740.2006.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明川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 136 1630 21.0 32.0
2 范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 71 783 14.0 24.0
3 周月桂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 60 799 14.0 26.0
4 范浩杰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 55 579 14.0 21.0
5 于娟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 52 443 10.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5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挥发分火焰
CO空间反应
碳粒
燃烧
联合着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燃烧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006-8740
12-1240/TK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校内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16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