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卫星、雷达和地面加密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云团的生成源地都在河南西部山区,然后影响安徽北部;(2)梅雨锋区等θse线随高度近于垂直分布,具有类似热带系统的暖心结构特征,θse高值区的"漏斗"状结构比较明显;(3)双圈垂直次级环流,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物理机制,这种机制的形成和维持与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是紧密相关的;(4)整层的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高值区呈带状分布在梅雨锋附近,并且位温和比湿垂直平流项在Q1、Q2中发挥重要作用;(5)对流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的建立使得在暴雨区,既存在深厚的热力不稳定机制,又存在水汽输入机制和热力不稳定的触发机制,从而形成强暴雨;(6)湿比有效能量是强降水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降水产生的凝结潜热释放在能量正反馈中发挥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2003年7月4~7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等熵位涡分析
特大暴雨
等熵位涡分析
垂直结构
2003年6月29日至7月2日淮河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淮河暴雨
诊断分析
梅雨锋
锋生函数
2007年7月8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分析
淮河流域
特大暴雨
高密度自动站
德合降水回波
预报
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
中尺度对流系统
暴雨
多普勒雷达
双多普勒反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结构和维持机制分析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急流 不稳定 热源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490
页数 16页 分类号 P445
字数 1209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矫梅燕 25 848 18.0 25.0
2 鲍媛媛 21 481 12.0 21.0
3 毕宝贵 38 1233 21.0 35.0
4 李泽椿 113 2691 32.0 4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1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503)
二级引证文献  (587)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8)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3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0(63)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1(6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2(5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3(6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4(63)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15(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6(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0)
2017(4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8(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9(4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20(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淮河流域
急流
不稳定
热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
双月刊
1006-9895
11-1768/O4
16开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北京9804信箱)
2-82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31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