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水驱后残余油膜的存在形式,及油藏孔隙内聚合物溶液粘弹特性,选取具有相继收敛和扩张特性的波纹管模型和广泛用于数值计算粘弹性流体的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建立了由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和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流函数、涡量函数及边界条件组成的较完整的数学模型.通过有效的数值求解,从力学的角度提出聚合物驱在理论上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是:(1)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对油膜的携带作用大于相同粘度的牛顿流体产生的剪切应力对油膜的携带作用,从而可携带部分残余油膜流动;(2)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与牛顿流体相比,相同流函数值的流线位置发生改变,其波及范围大于相同粘度的牛顿流体.
推荐文章
疏水缔合聚合物粘弹性研究
疏水缔合聚合物
分子结构
分子量
弹性模量
耗能模量
弹性
粘弹性
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对残余油膜的作用
聚合物溶液
黏弹性
残余油膜
驱油效率
作用机理
聚合物溶液黏弹性实验
高分子量抗盐聚合物
提高采收率
黏度
弹性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研究
粘弹性
聚合物
波纹管模型
驱油机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对残余油膜的作用机理
来源期刊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合物 粘弹性 残余油膜 驱油机理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8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431
字数 22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6.0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林松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133 2023 27.0 38.0
2 夏惠芬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29 820 16.0 28.0
3 刘春泽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8 130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42)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合物
粘弹性
残余油膜
驱油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4-5086
51-1718/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23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