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摘要:
通过比较自然林地、农地和造林地红壤表土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组成及分布特点,探讨林地开垦为农地和农地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林地开垦为农地后,有机碳(特别是颗粒状有机碳)和全氮明显下降,有机碳的下降程度高于全氮,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化.自然林地土壤有机碳平均比农地土壤高出219 %,土壤总氮平均比农地高出15%.而当农地退耕还林后,有机碳、氮和磷呈相反的变化.自然林地、农地和造林地土壤的平均颗粒状有机碳分别占土壤总有机碳的65%,11%和47%,差异很大,大团聚体中颗粒状有机碳和有机磷的稳定性较低,最易受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而改变.表5参14
推荐文章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有机碳、氮和磷的影响
红壤
旱地
长期施肥
有机碳
有机氮
有机磷
滇中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氮磷流失特征
土地利用类型
氮磷流失
径流
红壤丘陵区
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水稻土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长期施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林地与农地转换过程中红壤有机碳、氮和磷库的演变
来源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土壤学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 颗粒状有机碳 养分库 团聚体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9
页数 5页 分类号 S714|S15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0756.2006.01.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明奎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51 4632 36.0 58.0
2 张履勤 4 13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247)
二级引证文献  (35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21)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2(3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3(5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4(5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5(3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6(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7(4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8(3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9(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学
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
颗粒状有机碳
养分库
团聚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0756
33-1370/S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44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