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应用不同牧草品种、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改良剂的综合生物修复模式,对肇州县托古乡试验区盐渍土的牧草生物产量及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星星草+碱草+耙耢与吉草+苜蓿+耙耢两种模式应是本地区盐渍土生物修复经济有效的模式.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利于牧草生长,从而减少了地面蒸发,抑制了盐分的上行.在草甸碱土(碱斑)上,每个小区的优势种都是禾本科碱蓬,伴生有少量的虎尾草.采取措施后,碱斑面积逐渐缩小,植物群落的顺向演替速度明显加快,已演替到盐碱植物群落阶段.在碱化草甸土上,以建植的牧草为优势种,植物群落的顺向演替速度很快,已演替到羊草群落阶段,跨越了羊草+盐碱植物群落阶段,草原生态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推荐文章
施氮对几种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氮素添加
草地植物种
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补播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物种 丰富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补播
高寒沙化草地
丰富度
地上生物量
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高山草甸土
高寒草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肇州县盐渍土生物修复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盐渍土 生物产量 植被群落演替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156.4+4|S154.4
字数 37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369.2006.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连仁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9 750 17.0 24.0
2 吴亚坤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24 3.0 3.0
3 郭百雷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盐渍土
生物产量
植被群落演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5-9369
23-1391/S
大16开
哈尔滨市木材街59号
14-47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41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