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建立不同残茬覆盖对土壤温度影响试验区,采用WQG-16.-21-61℃型曲管地温表分别测定土壤地表下5、10、15、20 cm各层温度,确定不同残茬覆盖对北方寒地旱作区土壤温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残茬覆盖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5、10、15、20 cm各层有覆盖相对于无覆盖分别增温1.5~2.1℃、0.9~1.2℃、0.2~0.9、0.4~0.8℃,随着土壤层的加深,覆盖对土壤温度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小.4月20日至6月15日前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土壤温度开始升高,但覆盖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土壤温度将下降,在6月20日以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土壤温度逐渐降低,其中30%覆盖相对于无覆盖,降低1.1~1.5℃,50%~80%覆盖降低2~3.6℃,而表土层降低幅度最大,沿深度方向幅度越来越小.因此,在北方寒地农业区,考虑土壤温度这个影响因素时,完全可以进行残茬覆盖,覆盖的范围应在30%~50%之间.
推荐文章
秸秆覆盖厚度对冻融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土壤温度
冻融期
玉米秸秆
覆盖厚度
地表覆盖对季节性冻融土壤温度影响研究
季节性冻土
地表覆盖
土壤温度
耕作层
不同耕作方式对北方寒地土壤温度的影响
农艺学
保护性耕作
试验
免耕
土壤温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残茬覆盖对寒地旱作区土壤温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残茬覆盖 寒地 土壤温度 田间试验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与土地整理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3
页数 4页 分类号 S223.2
字数 37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6819.2006.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27 256 8.0 15.0
2 汪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175 1495 20.0 29.0
3 李玉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42 354 11.0 17.0
4 张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134 782 14.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333)
二级引证文献  (67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2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0(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1(3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2(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3(4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4(6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5(9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5)
2016(8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82)
2017(10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5)
2018(10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6)
2019(7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20(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残茬覆盖
寒地
土壤温度
田间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3950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