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佛教美术的早期是一个漫长的引进融合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佛教美术,尤其是犍陀罗美术的影响,但中国佛教美术的基点仍是本土艺术传统.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美术逐渐融合和减退了印度佛教美术强烈的肉欲和性感色彩,消磨了希腊艺术几何概括的形式,逐渐改变了印度化的雕塑,创立了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犍陀罗式的印度化雕塑也渐渐演进成汉式造型,"右开左合"的改良式偏衫更成为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征.这些基本形象的改造既不失佛经本意,又易为民众普遍接受,真正体现了民族性.
推荐文章
佛教在西藏的早期传播
佛教
藏传佛教
苯教
论我国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的关系
艺术设计
工艺美术
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我国的佛教美术及其传播
来源期刊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中国佛教美术 传播 犍陀罗美术 民族性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艺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2
页数 3页 分类号 B948
字数 48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5424.2006.04.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景荣 6 33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佛教美术
传播
犍陀罗美术
民族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8-5424
41-1279/N
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3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