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炎热夏季,很容易成为心血管病人的"多事之夏",当气温在32℃以上时,总会出现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高温特别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 中医理论认为,湿热内蕴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热毒之邪是心血管疾病的大患.所谓"毒",泛指在正常生命过程中人体内不存在的物质,或原本适应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超过了人体的需求而对人体形成危害.暑热通过口鼻及皮肤入侵,积累日久产生热毒.热毒极易引起人体多种炎症细胞活化,激发血管壁炎症反应,使得血管壁变厚,血管变狭窄,同时,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在炎症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存在着2个甚至3个热斑块,斑块内平均温度比周围高2℃左右. 高温热毒导致人体皮肤血管扩张,皮下血液循环的血流量是正常时血流量的3-4倍,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不仅可致血压升高,而且造成心脏及大脑相对缺血,这将加重心脑血管硬化病人的心脏和大脑负担.另外,高温酷热时人的心情比较烦躁,情绪不稳定,容易引起血压波动,继而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 所以,在暑热季节,中老年人更要注意对心血管病的防范,要从外因及内因两方面进行预防: 首先,外因方面要注意居室的阴凉、通风,如果开空调,要经常开窗换气,最好在开机1-3小时后关机.
推荐文章
基层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诊治分析
基层
急性心肌梗死
死亡
诊治
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临床分析
不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
症状
临床分析
心肌梗死的护理
心肌梗死
护理
心理
用药
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
脑梗死
糖尿病
心律失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温需防心肌梗死
来源期刊 家庭用药 学科
关键词 高温 心血管病人 急性心肌梗死 人体 中老年人 血液循环 热毒 炎症反应 血流量 血管壁 动脉硬化斑块 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 外因及内因 情绪不稳定 脑血管硬化 肤血管扩张 中医理论 中风 炎热夏季
年,卷(期) 2006,(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温
心血管病人
急性心肌梗死
人体
中老年人
血液循环
热毒
炎症反应
血流量
血管壁
动脉硬化斑块
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
外因及内因
情绪不稳定
脑血管硬化
肤血管扩张
中医理论
中风
炎热夏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家庭用药
月刊
1009-6620
31-1845/R
上海市徐汇区太原路294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69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