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白泥井3号隧道是一条山岭隧道,隧道出口段位于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危险区域,为了确保隧道安全,应用国际上先进的BOTDR分布式应变测量技术,对隧道拱圈截面变形进行了分布式应变监测.本文着重介绍了BOTDR在隧道内安装布设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过程,监测成果显示,在将近1a的监测时间里,隧道拱圈基本保持稳定,只是在个别区域,如K84+508.2处拱圈截面的衬砌表面发生张拉变形,变形量在雨季期间达到最大,据分析是由于雨水入渗山体造成围岩压力增大,致使拱圈截面受挤压变形.
推荐文章
使用BOTDR技术进行隧道监测的光纤护套效应
隧道监测
光缆选型
护套效应
BOTDR技术
基于BOTDR的基坑变形分布式监测实验研究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
传感光纤
分布式监测
基坑
水平位移
测斜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BOTDR的白泥井3号隧道拱圈变形监测
来源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隧道 拱圈 变形 BOTDR 监测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工程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9-65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D325+.4
字数 34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9665.2006.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斌 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 291 5962 43.0 65.0
2 丁勇 南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13 894 11.0 13.0
6 孙宇 8 497 7.0 8.0
7 赵永贵 8 93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73)
二级引证文献  (238)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1(1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2(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2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5(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6(3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7(3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8(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9(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隧道
拱圈
变形
BOTDR
监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4-9665
11-3249/P
大16开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2-29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5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