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枕骨蛛网膜颗粒隐窝的CT、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23例枕骨蛛网膜颗粒隐窝的CT及MR影像特点.结果:23例枕骨蛛网膜颗粒隐窝均位于枕骨粗隆下方,CT表现为穿凿样骨质缺损,深达板障或外板,境界清锐.骨质缺损区横径为7~30 mm(最大者为双侧对称性生长,各侧均为25 mm×30 mm).8例MR显示内部信号均匀、且在各个序列上与脑脊液信号一致.3例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均未见病灶强化.结论:蛛网膜颗粒隐窝是一种正常变异,通常与临床表现无关,有影像学特征表现.认识其CT、MR特征表现对与枕骨破坏性病变的鉴别非常重要.
推荐文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治疗
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CT研究
枕骨
蛛网膜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大蛛网膜颗粒压迹误诊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附病例报告
蛛网膜颗粒压迹
嗜酸细胞肉芽肿
误诊
蛛网膜型脑囊虫病诊断与治疗
蛛网膜型神经系统囊虫病
颅内高压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枕骨蛛网膜颗粒隐窝的影像诊断
来源期刊 温州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颅骨 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颗粒隐窝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6-14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51.1
字数 32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138.2006.02.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建敏 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影像科 55 440 11.0 19.0
2 许崇永 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影像科 132 868 13.0 21.0
3 郑祥武 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52 526 13.0 21.0
4 虞志康 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影像科 56 338 10.0 16.0
5 周辉 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外科 15 42 4.0 5.0
6 夏圣伟 文成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1 2 1.0 1.0
7 程春生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颅骨
蛛网膜颗粒
蛛网膜颗粒隐窝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2095-9400
33-1386/R
大16开
浙江温州市高教园区
32-117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4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62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