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纳米陶瓷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为其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 青紫兰兔45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然后用纳米陶瓷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植入陶瓷人工骨为对照组,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X线检查、扫描电镜(SEM)测试,比较三组间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结果 纳米陶瓷人工骨成骨作用明显优于陶瓷人工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纳米陶瓷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降解率,是一种替代自体骨修复骨缺损较理想的材料.
推荐文章
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人工骨修复骨缺损
羟基磷灰石类
丝素蛋白
复合体
纳米双相陶瓷人工骨的成骨及降解**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纳米
双相
人工骨
羟基磷灰石
β-磷酸三钙
成骨
降解
骨缺损
骨传导
陶瓷
省级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纳米陶瓷人工骨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修复完全性骨缺损
纳米陶瓷人工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复合人工骨
细胞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陶瓷 人工骨 骨缺损
年,卷(期) 2006,(1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8-105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
字数 50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06.1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建义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58 398 12.0 16.0
2 欧阳侃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30 216 8.0 13.0
3 肖建德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53 400 13.0 17.0
4 柳海峰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12 58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79)
二级引证文献  (37)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材料
陶瓷
人工骨
骨缺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月刊
1671-7600
11-5530/R
大16开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院内
46-248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30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592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