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血小板成分在临床使用的日益增加,血小板细菌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输血医学界的重视.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内源性污染可以通过健康征询,外源性污染则通过皮肤消毒、移去最初采集的部分血液等方法来防止.降低保存温度和减少保存时间也可减少细菌的生长繁殖.进行细菌污染检测可以降低血小板成分相关的败血症,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漩涡试验、试纸条检测细菌新陈代谢参数、染色镜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液体培养系统培养等.其中以全自动液体培养系统(BacT/ALERT和Pall BDs系统)的灵敏度最高,可分别达到10CFU/ml和100~500CFU/ml.采用保存后去除白细胞、γ线照射、光化学灭菌等方法可以降低细菌载量.
推荐文章
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的Meta分析
白细胞滤过
血小板输注无效
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反应
Meta分析
咖啡酸对阿糖胞苷致小鼠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体积变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咖啡酸
模型
动物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体积
小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小板成分细菌污染和预防
来源期刊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小板成分 细菌污染 预防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0-27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34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9X.2006.03.02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小板成分
细菌污染
预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双月刊
1673-419X
51-1693/R
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20号
62-59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5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2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