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探险家和众多学者发表的科考资料及2001-2003年国家科技基础专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信息动态调查及种质资源库建设"为背景,对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全息动态进行了缜密研究.构建了野牦牛种质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及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野牦牛的生境、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和分布区域;建立了具备群体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50头规模的高效、动态及良性运作的现代遗传繁育基地,具有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年产2万支冷冻精液的动态保存库,具备在细胞水平上保护利用野牦牛的可生产0.1-0.15万枚野牦牛冷冻胚胎动态保存库的条件与规模;创建了联合我国相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行业、协会、自然保护区、科研机构、企业及公众,有条件地接轨国际上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现代、高效、动态、监测、可持续性保护利用牦牛遗传资源的共享平台,其形式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版、光盘版和Internet网络形式与全社会共享.
推荐文章
中国野牦牛种质资源库体系的建立及利用
野牦牛
遗传资源
数据库
保护利用
濒危野牦牛的分布、种群、致危因素及保育
野牦牛
分布
种群
胁迫因素
保育措施
浅谈新疆野牦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疆
野牦牛
开发与利用
植物种质资源库的设计与建设要求
植物
种质保存
种质资源库
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野牦牛种质资源库体系的建立
来源期刊 家畜生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野牦牛 种质资源库 体系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西部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11.5
字数 43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182.2006.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阎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114 620 14.0 21.0
2 杨博辉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96 468 12.0 17.0
4 孙晓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50 216 8.0 12.0
5 郎侠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58 227 8.0 11.0
6 梁春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70 417 11.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42)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野牦牛
种质资源库
体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家畜生态学报
月刊
1673-1182
61-1433/S
16开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5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