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血小板减少的特点.方法 将本院96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随机分成3组: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组(脑部组)、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全身组)和常温组,对治疗后血小板减少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治疗期间亚低温组(脑部组和全身组)血小板均见不同程度下降,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在治疗后第3天达到最低点.治疗结束后亚低温组90%(37/41)患者血小板计数在自然复温后1-2天恢复到治疗前;(2)脑部组治疗后第1、3和第5天血小板较治疗前减少约16%、27%和29%;全身组在治疗第1天减少约25%;(3)按治疗后1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估,脑部组、全身组和常温组患者恢复良好(GOS 4-5分)率分别为7/18(39%),8/23(35%)和12/15(8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可发生血小板减少,而且血小板减少者预后可能较差.
推荐文章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亚低温治疗作用的研究
脑外伤
亚低温
开颅术
颅内压
超氧化物歧化酶
预后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Fas、sFasL、NSE表达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血清sFas、sFasL、NSE含量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后血小板的变化
来源期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损伤 亚低温 血小板减少 预后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51.1+5
字数 295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志量 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 40 253 10.0 14.0
2 裘五四 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 45 145 8.0 9.0
3 王卫民 杭州师范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0 84 6.0 8.0
4 杜红英 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 13 60 6.0 7.0
5 陈克勇 杭州师范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4 2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损伤
亚低温
血小板减少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008-4894
33-1221/R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3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5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