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RT-PCR方法从PHA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克隆hIL-17F基因,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SIV1,与辅助病毒载体pHIT456和pHIT60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获得的成熟重组逆转录病毒(RV-hIL-17F)再感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并经G418筛选建立hIL-17F转基因肝癌细胞.PCR、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IL-17F基因在肝癌细胞中能成功整合、转录和表达.MTT和FCM结果表明hIL-17F不能改变SMMC-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但ELISA结果表明其能明显下调肝癌细胞IL-6、IL-8和VEGF的表达.转基因肝癌细胞rhIL-17F表达上清具有抑制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裸鼠皮下成瘤试验结果表明hIL-17F转基因肝癌细胞裸鼠致瘤能力明显减弱,VEGF和CD34表达降低,血管形成显著减少.hIL-17F可通过减少肿瘤血管形成显著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为其进一步开展肿瘤血管靶向基因治疗和开发抗血管新药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IL-17F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物工程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人IL-17F 逆转录病毒 肝癌 抑瘤效应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基因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2-778
页数 7页 分类号 Q78
字数 60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061.2006.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缪竞诚 苏州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95 511 13.0 17.0
2 杨吉成 苏州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164 943 16.0 20.0
3 盛伟华 苏州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129 700 15.0 18.0
4 谢宇锋 苏州大学医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51 324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IL-17F
逆转录病毒
肝癌
抑瘤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工程学报
月刊
1000-3061
11-1998/Q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82-1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62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438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