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构造分析和地层研究表明,潜山范围内岩溶垂向发育有限,但是潜山周缘岩溶深度很大.采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岩溶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共识别出3期岩溶作用,即寒武系冶里亮甲山组-凤山组沉积期岩溶、加里东期岩溶和印支燕山期岩溶.初步探讨了3期岩溶机制:沉积期古岩溶受控于沉积、成岩作用,以大气水、海水混合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的储集空间最为有利;加里东期古岩溶介质为大气水,以地表溶蚀为主,岩溶缝、孔、洞多为后期石炭-二叠系泥岩所充填;印支燕山期古岩溶为研究区主要岩溶发育期,受构造运动、内幕地层控制,岩溶介质主要为大气水,混有地下热液影响.
推荐文章
桩海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作用研究
济阳坳陷
早古生代
古潜山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形成
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
鄂尔多斯盆地
碳酸盐岩
勘探
新领域
桩海地区下古生界古潜山碳酸盐岩孔隙特征与空间组合规律
孔隙
储层空间组合形式
碳酸盐岩
下古生界
桩海地区
中国古生代碳酸盐岩古岩溶储集特征与油气分布
中国
古生代
古岩溶
储集体
构造
油气田
油气藏
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车镇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岩溶模式初探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印支燕山期 古岩溶模式 车镇地区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煤田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P588.24+5
字数 37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06.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仕宓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52 1149 19.0 31.0
2 黄继新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18 225 7.0 15.0
3 宋来明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9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酸盐岩
印支燕山期
古岩溶模式
车镇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