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为了探索叶菜型甘薯高产栽培安全施肥技术以及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采用不同种植密度、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施肥水平以及测定作菜食用部分硝酸盐积累情况等试验,初步明确了中长蔓分枝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30~33万株,短蔓分枝强的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27~30万株.施足肥料、多施氮肥对提高茎叶产量和茎叶鲜嫩度有明显效果,多施有机肥、拉长追肥间隔期以及优化配方施肥是降低茎叶硝酸盐含量行之有效的措施;而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采摘、清洁园地、优化施肥、重施基肥以及加强管理、运用水肥促控技术、调节茎叶生长速度是叶菜型甘薯高产栽培与施氮安全关键技术措施.
推荐文章
叶菜型甘薯阜菜薯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叶菜型甘薯
阜菜薯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茎尖菜用甘薯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菜用甘薯
茎尖
品种
栽培技术
叶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叶用甘薯
栽培技术
高产
菜用甘薯保护地大垄双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菜用甘薯
冬暖式大棚
简易大棚
大垄双行三角形直栽
栽培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叶菜型甘薯栽培技术及施氮安全研究
来源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栽培技术 氮肥 硝酸盐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151.2006.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南通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37 352 11.0 17.0
2 邱永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48 378 12.0 17.0
3 吴秋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9 495 12.0 21.0
4 罗文彬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45 349 10.0 16.0
5 李光星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3 177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65)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叶菜型甘薯
栽培技术
氮肥
硝酸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8151
14-1306/N
大16开
195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5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