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地点选在新疆准葛尔盆地南缘沙漠地区,以路线统计法估计变色沙蜥的种群密度约是0.6个/100 m\+2,在春季白天的日平均活动频率0.501,说明平均有50.1%的个体外出活动,活动曲线为单峰曲线,每日只有一个活动高峰期,在每日的14-16点左右;在夏季白天的日平均活动频率0.199,活动曲线为双峰曲线,每日白天有两个活动高峰期,在每日的10点和20点左右,春季的活动频率明显高于夏季.
推荐文章
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及温度对食物同化的影响
鬣蜥科
变色树蜥
选择体温
热耐受性
食物同化
荒漠沙蜥遗传多样性的地理变异
荒漠沙蜥
系统进化分析
遗传多样性
环境因素
青海沙蜥的巢域研究
青海沙蜥
巢域
最低凸多边形法
领域性
扩散
新疆塔里木盆地叶城沙蜥的两性异形
叶城沙蜥
两性异形
尾长
性选择
蜥蜴
中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的日活动频律研究
来源期刊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变色沙蜥 路线统计法 种群密度 活动频率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理科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9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58.12
字数 40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1548.2006.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全仁哲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1 59 4.0 6.0
2 张继锋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变色沙蜥
路线统计法
种群密度
活动频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9-1548
65-1196/G4
大16开
新疆石河子市兵团教育学院1420信箱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0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2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