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结合溪洛渡工程下游河道消能防冲物理模型试验,将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型相结合,建立复合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多股水舌进入复杂天然河道后的流场结构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多股水舌进入下游复杂河道的流场结构受河道复杂几何形状影响较大,河道复杂的几何形状对水舌两侧或上下游侧回流区和两岸侧螺旋流的对称性影响较大,螺旋流输运长度较常规水垫塘情况的短;根据计算得到的流场,对下游河道冲刷特性进行了预测与分析.计算中三维的自由面模拟直接采用物理模型实测结果进行.复合模型模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在实际的工程问题研究中,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单纯依靠物理模型不易解决的复杂地形条件和复杂入流边界条件的三维复杂问题.
推荐文章
河道复杂采砂坑附近流场的数值模拟
采砂坑
次生流
非结构网格
数值模拟
河道
论水力旋流器流场数值模拟中湍流模型的选择
旋流分离器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选择
河道复杂采砂坑附近流场的数值模拟
采砂坑
次生流
非结构网格
数值模拟
河道
高能化学激光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
化学激光
数值模拟
流动
热力学过程
光学计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物理-数值复合模型在模拟多股水舌进入复杂河道的流场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水利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溪洛渡 复合模型 紊流模型 冲刷特性 多股水舌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1-479
页数 9页 分类号 TV135.2
字数 57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59-9350.2006.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华胜 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4 209 8.0 13.0
2 杨永全 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65 1317 21.0 32.0
3 李天翔 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2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溪洛渡
复合模型
紊流模型
冲刷特性
多股水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学报
月刊
0559-9350
11-1882/TV
大16开
北京复兴路甲一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A座1156室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5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742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