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99-2005年间,在珠江口收集到了189尾中华多椎(鱼叚)虎鱼的仔稚鱼,获得了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采用动态追踪法进行鉴定.其鉴别特征为:仔鱼期鱼体细长,消化道长,肛前长占体长的三分之二强,腹腔上方有一椭圆形鳔泡,肌节数52-53(30-32+20-22),全身仅在尾部下方有一黑色素斑.稚鱼期鳍条数已定,可根据背、臀鳍的位置和鳍条数以及肌节数鉴定.在发育过程中,仔鱼体长由5.0 mm到10.0 mm的阶段,体型发生了一定变化,肛前长与体长的比例由0.78倍缩小到0.68倍,第2背鳍与臀鳍基长的比例由2.60倍缩小到1.86倍,此后处于稳定的状态.稚鱼体长达21.0 mm时头部开始变态,吻部及眼睑的皮质增厚,前鼻孔突出,至体长26.0 mm时形成鼻管,眼睛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眼径变小.中华多椎(鱼叚)虎鱼仔稚鱼出现于5、8、9和11月份,分布于珠江口西侧河道的出海口.对该种形态特征与相似种的区别及产卵期进行了讨论[动物学报 52(3):585-590,2006].
推荐文章
长江口水域夏季鱼卵和仔稚鱼年间变化
长江口
鱼卵
仔稚鱼
年间变化
DNA条形码技术在仔稚鱼鉴定中的实践
DNA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COI基因
海洋生物
物种鉴定
长江如皋江段仔稚鱼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长江如皋江段
仔稚鱼
渔业资源现状
渔业资源监测
2020年湘江长沙段仔稚鱼资源现状及其对水文环境的响应
仔稚鱼
资源监测
水文环境
湘江长沙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华多椎(鱼叚)虎鱼仔稚鱼的形态特征
来源期刊 动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中华多椎(鱼叚)虎鱼 仔稚鱼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珠江口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5-590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5
字数 48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507.2006.03.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昭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8 639 16.0 25.0
2 梁沛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11 44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
19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华多椎(鱼叚)虎鱼
仔稚鱼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珠江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学报(英文版)
双月刊
1674-5507
11-5794/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1935
eng
出版文献量(篇)
236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42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