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吸入性麻醉剂的预处理效应 Cope等最早发现在离体兔心肌,用异氟烷处理时,其心肌保护效应持续时间超出了给药时间[Copet a1.1997]。离体心脏灌流时予2MAC的氟烷、安氟醚或异氟烷5min可以减小大约75%的梗死容积,即便在缺血前10min将麻醉剂清除,该保护效应依然存在。因此称其为吸入性麻醉剂介导的预处理效应。
推荐文章
脊髓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和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缺血预处理
脊髓损伤
缺血再灌注
实验研究
缺血预处理对神经保护作用的晚期基因管理机制研究进展
缺血预处理
神经保护
晚期基因管理
低氧诱导转录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缺血预处理
缺血性脑损伤
脑组织
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预处理对脑和脊髓保护作用研究进展(节选)
来源期刊 麻醉与监护论坛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离体心脏灌流 预处理效应 保护作用 吸入性麻醉剂 脊髓 保护效应 异氟烷 给药时间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5
页数 1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利泽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 329 2888 26.0 4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离体心脏灌流
预处理效应
保护作用
吸入性麻醉剂
脊髓
保护效应
异氟烷
给药时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麻醉与监护论坛
双月刊
1682-9018
上海市东川路555号柴竹国家高新技术园6
出版文献量(篇)
205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