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54SiCrV6和54SiCr6两种洁净高强弹簧钢的超高周疲劳行为,并利用FESEM和EPMA对疲劳断口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应力幅区,两种弹簧钢的疲劳破坏均起源于表面基体;而在低应力幅长寿命区,疲劳开裂均发生在试样内部.54SiCrV6钢的S-N曲线为典型的台阶式曲线,在109循环周次内,其疲劳极限消失;而54SiCr6钢存在疲劳极限.疲劳断口分析表明,54SiCrV6钢内部破坏是由钢中小夹杂物聚集引起的,而在54SiCr6钢中则起源于碳化物的偏聚.临界夹杂物尺寸的估算表明,当高强弹簧钢中的夹杂物尺寸大于临界夹杂物尺寸时,其疲劳极限消失.
推荐文章
55SiCr弹簧钢脱碳与氧化行为研究
55SiCr弹簧钢
脱碳
氧化
加热
超高强度钢十亿周疲劳研究
内部裂纹萌生
千兆周疲劳
高强度钢
S-N曲线
夹杂
航空用超高强度钢疲劳裂纹表面长度与内部长度之间的关系
超高强度钢
低周疲劳
夹杂物
裂纹萌生与扩展
原位观测
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发展
高合金超高强度钢
强化机制
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汽车用高强度弹簧钢54SiCrV6和54SiCr6 的超高周疲劳行为
来源期刊 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温度弹簧钢 超高周疲劳 S-N特征曲线 疲劳极限 夹杂物团簇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9-26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142.1
字数 32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12-1961.2006.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惠卫军 95 1259 22.0 32.0
2 翁宇庆 25 490 12.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5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温度弹簧钢
超高周疲劳
S-N特征曲线
疲劳极限
夹杂物团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学报
月刊
0412-1961
21-1139/TG
大16开
沈阳文化路72号
2-3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74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