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方法] 以1998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980例及她们所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取新生儿脐带血和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疫苗前静脉血各2ml,制备血清,采用ELISA法同时测定脐带血和静脉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结果] 脐带血组980例中有250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25.5%;12例抗-HBs阳性,阳性率为1.22%.静脉血组980例中有50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5.10%;96例抗-HBs阳性,阳性率为9.79%.提示,出生24h内脐带血HBsAg阳性率高于静脉血,而抗-HBs阳性率则低于静脉血.表明新生儿脐带血和出生24h内静脉血HBsAg和抗-HBs检出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免疫系统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开始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从而血清HBsAg减少.新生儿出生后表现出一定的自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由于本组新生儿均行乙肝疫苗接种,未能进一步观察其自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能力,但是我们检测了其中85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出生24h到72h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仅发现4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03%,其余新生儿均未发现HBVDNA,间接支持新生儿出生后有一定的自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能力的推论.
推荐文章
不同免疫检测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检测法
血清学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肝炎病毒,乙型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宫内感染
预防与控制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物
三种方法检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法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上海预防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新生儿
年,卷(期) 2006,(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7-48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
字数 19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9231.2006.10.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巫善明 23 96 4.0 9.0
2 邱申熊 4 4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新生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预防医学
月刊
1004-9231
31-1635/R
大16开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22楼
4-703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8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47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