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欧拉-欧拉两流体模型模拟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考察了液相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液相速度和气含率模拟值的关系与两种经验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两者取得了很好的一致,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考查了反应器内的导流筒直径和导流筒高度对反应器内两相流动的影响,导流筒直径增大,液相循环量增大,上升段气含率增大;导流筒位置升高,液相循环速度和循环量均增大,上升段气含率减小.所获得的结果对气升式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大颗粒三相环隙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行为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流动区域
固含率
循环液速
强制液体外循环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
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
液体外循环
流体力学特性
气-固环流反应器内瞬态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
环流反应器
气-固两相流
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流体力学特性的理论分析
环流反应器
气固体系
空隙率
颗粒速度
颗粒环流速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计算流体力学的模拟
来源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欧拉-欧拉模型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021.1
字数 34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3080.2006.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荣春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 15 165 6.0 12.0
2 束忠明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 16 156 8.0 12.0
3 黄发瑞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 7 110 5.0 7.0
4 戴迎春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 36 491 12.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7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欧拉-欧拉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6-3080
31-1691/TQ
16开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4-382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714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