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适时监测井眼环空净化状况,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套大位移井井眼净化监测和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将立管压力转换为循环钻井液当量密度(ECD),做出实测ECD曲线、理论环空无岩屑床ECD曲线和理论环空存在一定厚度岩屑床ECD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实现对环空井眼清洁程度进行监测,并对环空平均岩屑床厚度进行定量评价.利用该方法对南海Liuhua 11-1-17 B3ERW4井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计算结果表明,在整个钻进过程中不同井段均有岩屑床形成,其中φ444.5 mm(特别是井斜角大于45°)的井段,所形成的岩屑床高度均为最高,是大位移井中携岩最困难的井段.该计算方法简单实用,可以对环空岩屑床的形成进行监测,并能给出环空平均岩屑床高度的范围,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
推荐文章
南海流花超大位移井水力延伸极限研究
流花油田
大位移井
水力延伸极限
研究
南海流花超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及导向钻井分析
大位移井
摩阻
扭矩
下套管
旋转导向
系统
南海流花超大位移井井壁稳定性分析
大位移井
泥岩
灰岩
井壁稳定性
安全钻井液密度
南海流花超大位移井套管磨损预测方法
技术套管
套管磨损
超大位移井
海洋钻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海流花超大位移井井眼净化技术
来源期刊 石油钻采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大位移井 井眼净化 岩屑床 ECD
年,卷(期) 2006,(1) 所属期刊栏目 钻井与完井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243.1|TE254
字数 51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06.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德利 179 1729 20.0 32.0
2 汪志明 74 771 16.0 22.0
3 郭晓乐 10 180 8.0 10.0
4 张松杰 3 6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04)
二级引证文献  (228)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2(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4(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5(4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6(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7(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位移井
井眼净化
岩屑床
ECD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0-7393
13-1072/TE
大16开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0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