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唾液酸酶法校正和区分细菌性阴道病(BV)的病原菌形态和特性差异,以提高BV的确诊率.方法 选取细菌性评分≥6分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涂片染色计分,并做唾液酸酶试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染色法≥7分及唾液酸酶法阳性,病原菌镜检以小菌大量增长为主,占86.61%;染色法≥7分而唾液酸酶法阴性,病原菌镜检则以小杆菌大量增长为主,占13.39%.经统计检验,上述两种方法对BV的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x2=2.23,P=0.1356).病原菌以在高倍镜下呈小菌样大量增长及混合弯曲菌时,唾液酸酶法阳性率达100%;病原菌镜检以小杆菌大量增长为主时,其唾液酸酶活性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唾液酸酶法有助于染色计分法区分阴道菌群临界过渡态和BV态,可用以校正涂片染色法的评分,提高计分的准确性、客观性.
推荐文章
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
唾液酸酶法
Amsel法
细菌性阴道病
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临床应用价值
唾液酸酶法
细菌性阴道病
临床检验
唾液酸酶监测对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价值
阴道分泌物
唾液酸酶
细菌性阴道病
诊断
唾液酸酶活性测定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评价
细菌性阴道病
诊断
唾液酸酶活性测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唾液酸酶法校正和区分细菌性阴道病病原菌形态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唾液酸酶 革兰染色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9-311,插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11.31
字数 24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06.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云平 20 119 7.0 10.0
2 黄妙儿 6 40 5.0 6.0
3 刘紫荆 9 34 4.0 5.0
4 陈华 25 312 10.0 17.0
5 陈娟 10 68 6.0 8.0
6 洪流 4 18 3.0 4.0
7 梁少坚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3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细菌性阴道病
唾液酸酶
革兰染色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月刊
1671-9638
43-1390/R
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203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3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9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