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东北地区1°×1°深至400 km的三维Vp(km/s)值数据,选择互相垂直的2条有代表性的剖面,初步建立研究区构造圈、均匀层基本结构模型;利用8套沿不同经纬线的剖面Vp值分布,勾绘出研究区深至过渡层的结构模型谱;进一步综合得到研究区三维岩石圈结构模型.东北地区的B"层可能由3部分组成,即下部的低速带,中上部的中速、低速相间互层带和上部的增速带,B"层底界面是区分B"与B'"层的稳定的标志,上部的增速带速度与B'下部速度值接近,按照传统认识,那里是岩石圈底界面的位置,东北地区B"层顶界面形态可能存在不连续或剧烈变化的部位.B"层上中部的宽广的分布边界形态及其变化,可能反映软流圈对周围地球物质的同化熔蚀作用;软流圈物质上涌为固体矿产提供物源,也对油气矿产形成起加速作用.岩石圈结构是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它包含软流圈层对上覆地球物质的影响,并对油气、固体矿产存在一种动力控制作用.
推荐文章
大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与地震地质特征
大华北地区
IGRF
岩石圈磁场
地震地质
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与岩石圈结构的关系
岩石圈磁场
岩石圈结构
芦山地震
景谷地震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大陆岩石圈
横向非均质性
热-流变学结构
大陆动力学
云南地区岩石圈磁场特征及震磁特性
NGDC-720模型
岩石圈磁场
震磁特性
正负异常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的地震学特征与对矿产资源的动力控制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 地震学的Vp成像 B"层内的低速带(LVZ) 同化熔蚀作用 矿产资源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6-873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1
字数 68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06.04.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宝俊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系 76 1822 22.0 39.0
2 刘财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系 217 2527 28.0 37.0
3 刘国兴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系 31 514 11.0 22.0
4 刘洋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系 320 1688 19.0 27.0
5 刘万崧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系 37 406 12.0 19.0
6 王喜臣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系 11 183 6.0 11.0
7 胡艳飞 吉林大学地球物理系 4 4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13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44)
二级引证文献  (293)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0(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3(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5(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6(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7(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8(4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9(5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20(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
地震学的Vp成像
B"层内的低速带(LVZ)
同化熔蚀作用
矿产资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9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