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先建立了2D和3D碳化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粉煤灰混凝土在加速碳化试验中2D和3D碳化深度的依时变化规律,探讨了粉煤灰掺量(0%,10%,20%,40%,60%)、粉煤灰种类(Ⅰ级、Ⅱ级)、水胶质量比(0.3,0.35,0.4)、胶凝材料用量(458,380 kg/m3)、养护龄期(28,90 d)5个重要因素对粉煤灰混凝土2D和3D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另外,还将2D和3D碳化试验结果与同条件下1D碳化进行了定量比较,发现2D和3D碳化明显存在交互作用,为量化该交互作用提出了2D和3D碳化交互系数概念,并给出了2D和3D碳化交互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数学表达式.以期为准确预测实际混凝土结构在真实状态下碳化寿命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轴压荷载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实验研究
粉煤灰混凝土
短期加载
长期持载
轴压荷载
碳化深度
不同循环耦合损伤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
粉煤灰混凝土
冻融—干湿循环
碳化
耐久性能
轴拉荷载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
粉煤灰混凝土
短期加载
长期持载
轴拉荷载
碳化深度
粉煤灰活化试验研究
粉煤灰
活化
水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粉煤灰混凝土2D和3D碳化试验
来源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粉煤灰 混凝土 碳化 二维 三维 交互作用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2-56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528
字数 45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0505.2006.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伟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31 11715 58.0 84.0
2 张云升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0 2040 25.0 40.0
3 陈树东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 92 5.0 7.0
4 蒋金阳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6 1.0 1.0
5 郭飞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8 135 6.0 11.0
6 慈志强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8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粉煤灰
混凝土
碳化
二维
三维
交互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1-0505
32-1178/N
大16开
南京四牌楼2号
28-1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1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713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