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报道了在北衙金矿区新发现的含矿石英钠长斑岩的特征以及某些罕见的地质现象,如石英正长斑岩侵位于岩溶洞穴,黑云正长斑岩侵位于未固结河湖相沉积物中,并形成诸如微晶与玻璃质基质共生和斑岩与围岩混积等奇特结构构造,并给出了矿区斑岩系统的39Ar/40Ar年龄.年龄结果显示:石英钠长斑岩形成于第三纪早期、年龄为65.56Ma,石英正长斑岩形成于25~33Ma之间,黑云正长斑岩侵位于上新世、两个岩体黑云母的年龄分别为3.66Ma和3.78Ma.矿区石英钠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和黑云正长斑岩均为碱性斑岩,具有一些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包括岩石中(K2O+Na2O)>10%,SiO2>67%,富轻稀土、与OIB相似的REE稀土分配模式,Sr>400×10-6,87Sr/86Sr>0.707.矿区碱性斑岩的REE组成和Nd-Sr-Pb同位素组成显示斑岩成因于含有大洋岛屿玄武岩(OIB)、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正常沉积岩和上地幔(EMⅡ+PREMA)组分的混合源,我们进一步推断北衙矿区碱性斑岩和滇西其它第三纪碱性斑岩一样成因于被掩埋的古金沙江特提斯大洋岩石圈与其上覆上地幔之间因印度-亚洲大陆俯冲-碰撞而导致的强烈剪切变形所引起和形成的熔体的上侵.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滇西北衙金矿区碱性斑岩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碱性斑岩 洞穴岩浆作用 混积岩 39Ar/40Ar年龄 地球化学 成因机制
年,卷(期) 200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1-64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88.133|P597.3
字数 117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569.2006.03.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0)
共引文献  (367)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327)
二级引证文献  (624)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9(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9(2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0(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1(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2(3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3(58)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4(4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15(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6(9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4)
2017(8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81)
2018(10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00)
2019(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2)
2020(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碱性斑岩
洞穴岩浆作用
混积岩
39Ar/40Ar年龄
地球化学
成因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